“新肝宝贝”们来了

发布人:高级管理员 发布日期:2018-06-07

5月31日,我院携手广东广播电视台在萝岗院区举办了“儿童肝移植‘新肝宝贝’六一联谊会”。广东省卫生计生委医政处张伟处长、广东广播电视台电视新闻中心张兴电副主任、我院戎利民院长以及肝移植中心主任杨扬教授等出席联谊会,与近五十个肝移植患儿家庭欢聚一堂,共庆六一。

肝移植为患儿家庭点亮新生

会上,移植家庭代表六六妈妈饱含深情地分享了她与六六的故事。

六六妈妈回忆,她在怀孕期间就被发现胎儿胆囊未显示,虽然带着可怕的预感她仍然选择生下六六。“从那个时候我就决定:无论发生什么,也要尽力让我的六六坚强活下去”。

六六出生后3天胆红素指标就达到了危险数值,月子里经常莫名大哭,肚子胀气,大便油腻。“可怕的预感最终还是变成了现实”,第37天的早上,六六突然变成了“小铜人”,肤色乌踪发亮,最终确诊为胆道闭锁。经过2个月以医院为家的生活,六六接受了暂时缓解性的葛西手术。但仅两个月后,六六就出现了肝硬化等严重症状,日渐消瘦虚弱。

2017年10月,经热心病友介绍,他们一家来到我院。六六情况还算不错,周围很多人劝她可以选择等待肝源,“但我至今无法忘记六六手术前躺在我怀里虚弱到连头都抬不起来的样子”。作为一个妈妈,她无法让小六六多承受一天这样的痛,“躺在手术台上我很害怕,但没有什么比失去孩子更可怕”。于是我院移植团队在2017年12月为六六进行了亲体肝移植手术,他们和六六妈妈一起为六六送上了一份新年大礼。六六接受手术后从ICU病房出来眼睛就恢复了神采,六六妈妈在术后两个月不到也返回了工作岗位。

看着六六一周岁生日时拍摄的照片,六六妈妈数度哽咽。她感谢我院专家的医术仁心,同时呼吁全社会关注需要肝移植治疗的胆道闭锁患儿,希望更多符合条件的家庭勇敢选择肝移植,“用勇气换取一个生命的奇迹”。

我院开展多项开创性工作  成就华南最大儿童肝移植中心

先天性胆道闭锁的发病率为1/6000-1/8000,广东省是高发省份,其中大部分患儿需要进行肝移植治疗。杨扬教授介绍,肝脏移植是治疗儿童肝脏终末期疾病的唯一有效手段,移植后患儿的长期存活率均在80%以上。我院在成熟的成人肝脏移植的基础上,致力于儿童肝脏移植的发展,最早由我院肝移植团队施行肝移植的患儿已存活15年以上,现在已经19岁了,我院肝移植中心开展儿童肝脏移植的例数和疗效华南第一。

另外我院还在儿童肝移植方面做出了多项开创性工作,例如开展了国内最小年龄(25天)供肝肝移植、国内首例儿童供肝肝移植和华南首例跨血型儿童亲体肝移植等。同时,牵头成立了儿童终末期肝胆疾病诊疗联盟,制定了规范的一体化治疗方案,努力为广东、华南乃至全国在儿童终末期肝脏疾病的有效治疗方面做出贡献。

启动“儿童肝移植关爱基金” 全力帮助贫困患儿

但目前为止,仍有很多患儿家庭由于经济困难,放弃了移植手术。莹莹是一个正在等待手术的患儿,莹莹妈妈说得知莹莹患病的几个月是她人生中最心酸的几个月,她“害怕自己失去她,更害怕因为贫困而没有能力救治她”。

为了呼吁社会对患病儿童的支持,广东省广播电视台电视新闻中心对我院儿童肝脏移植进行跟踪新闻报道取得了良好社会反响,向社会募集资金成立了“儿童肝移植关爱基金”,用于资助贫困患儿家庭完成移植手术。该基金的启动将会为我省更多的儿童肝移植家庭带来希望和新生,让爱伴随他们茁壮成长,成为祖国栋梁。

 再接再厉 让更多患儿家庭受益

        戎利民院长表示深受感动,他清楚记得读大学时看到先天性胆道闭锁儿童无法治疗只能等待死亡的情形,现在看到这些小朋友们如此健康活泼深受触动,非常感谢卫计委领导的支持和我院肝移植多学科团队的辛苦付出。专项基金的启动也将令我省更多的患儿受益。

广东省卫生计生委医政处张伟处长对我院肝移植中心的各项工作表示肯定,希望团队再接再厉为更多患儿家庭点燃希望,为广东省人民健康多做贡献。

我院肝移植中心主任杨扬教授在会上表示,肝脏移植是项系统工程。2017年我院完成200余例,今年已完成110例,位居全国第三,其中儿童移植近30例。肝脏移植中心取得如今的成绩离不开大学、医院各级领导对肝移植工作的支持,离不开职能科室的密切配合,更离不开麻醉、护理、影像、介入等其他兄弟科室的紧密协作。相信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我院肝移植团队一定能够挽救更多的患儿和家庭,为健康中国添砖加瓦,做出更多的贡献。


中山三院戎利民院长给孩子们赠送六一礼物

张伟处长、戎利民院长、广东广播电视台电视新闻中心张兴电主任(右二)与孩子们共切蛋糕

去年的“新肝宝贝”,现已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