泪奔!那些刷爆朋友圈的医患动人瞬间,三院就有!
他们在无影灯下与时间赛跑,
在病床前恪尽职守,
在病历讨论会上换位权衡,
在显微镜前一丝不苟,
在三尺讲台照亮下一代医者前路……
每一分钟的努力
每一个日夜的坚守
他们不停奔跑
用坚强的骨骼
铸就守护健康的堡垒
致敬首个中国医师节
致敬每一个平凡或不平凡的你
愿在医者的征途中
绽放属于自己的精彩
拄着拐杖来手术
我院副院长、大外科主任、胃肠外科主任卫洪波跟腱断裂并接受手术治疗,经过短暂康复后,在确保个人身体状况不影响手术安全的前提下,仍坚持为慕名前来的患者做手术,当天他共作为主刀医生进行了三台胃肠外科手术,每台均需用时约2小时。
为了患儿的健康
我院肝移植中心杨扬教授团队正在为胆道闭锁患儿做劈离式肝移植手术。术中医生要将约成人手掌大小、仅200克的肝脏单位移植到患儿体内,医生必须屏息凝神,克服自身心跳、患者动脉搏动等的影响,完成数根直径仅约2mm的血管、胆管的缝合,手术难度和技术要求非常高。2017年我院共计完成200余例肝移植手术,位居全国第三,其中儿童移植近30例,为多个患儿家庭送去新生。
专注
我院手术麻醉中心黑子清教授正在为准备手术的小朋友进行气管插管。婴幼儿气管插管较为困难,黑子清主任屏息凝神,保持半蹲姿势,以最快的速度,精准高效的完成了气管插管,为手术做好准备。2017年,我院手术麻醉中心配合全院各科室完成手术及手术室外麻醉54903人次,他们配合各科室手术团队用精湛的医术和医者的大爱创造了无数生命的奇迹。
我要为你亲手戴上哈达
我院胃肠外科黄勇副主任医师于2017年赴海拔4600米的西藏岗巴县人民医院开展了为期三月余的援藏工作。图中的桑丹小朋友和弟弟均因腹股沟疝请黄勇副主任进行了手术,弟弟也成功手术后,他特别要求妈妈带来哈达,并亲自给黄勇戴上。
中山三院援藏队想家了
我院心血管内科主治医师周彬、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吴小琴、呼吸内科主治医师冯定云组成的第三批援藏医疗队在海拔4600米的西藏岗巴县人民医院执行援建任务,7月24日,虽是夏季的岗巴却下雪了,医疗队员们下班后拖着疲惫的身体去看雪景,他们一边讨论着此时广州是怎样的炎热景象,一边在雪地里写下“中山三院援藏队想家了”字样。
绝不轻言放弃
做你的拐杖
康复科病区走廊上,一位青年女医生正在耐心地帮一位患者爷爷复健。空荡荡的走廊,来来回回的脚步,这一老一少,非亲非故,却在此刻彼此连接,康复的天使静静的做着拐杖,带着老爷爷,走向光亮。
我们不会轻易离开岗位
已经是晚上7点,萝岗院区陈宣蓉医生打着点滴,仍在医生办公室坚持工作。陈宣蓉医生患上肺炎理应住院休息,但是想到自己的病人,她让护士帮忙打上点滴,像往常一样坐在桌前认真为患者写好医嘱。面对询问,她却说,这没什么,我们都不会轻易离开各自的工作岗位。
为了生命的延续
萝岗院区医务人员正在为该院区第一例器官捐献者默哀,表达对逝者大爱的尊敬,向生命延续致敬。作为器官移植科的医务人员,一个电话,他们必须背起几百斤重的医疗器械和大冰块说走就走,第一时间将器官移植给需要的人,送去新的生命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