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日记 | 最动人的告白,是隔离区里爱人的一张便签
中山三院第二批援鄂医疗队(粤东医院医疗队)驰援武汉已经满一个月了。到武汉后不久,医疗队在汉口医院收治了一名57岁的重症患者周伯。患者入院时病情很重,但可喜的是,经过3周多的治疗,周伯各项指标趋于转好,近两天已能坐在床边不吸氧了。
医护人员欣喜之余,写下来治疗这段时间里发生的这些事情……
隔离病房的便签
不知不觉中,在疫情笼罩的武汉,我们中山三院粤东医院援汉医疗队的13位医务人员,在汉口医院工作已满月了。在国家以及我们每一个援汉医务工作者的努力下,疫情的乌云渐渐散去,曙光隐约可见。
在这过程中,我们见证了许多感动的人与事。看到一个个患者特别是重症患者治愈出院,作为中山三院粤东医院援汉队员的我们,心中倍感开心与鼓舞。相信这种情绪会一直支撑着我们:无论有多困难,也无论有多大的风险,我们决不退缩。
在这一个月中,患者周伯及其家人就让我们深为感动:
周伯是一位57岁武汉本地人,在这次疫情中不幸感染了新冠肺炎,当时体温高达39.1摄氏度,伴有明显的呼吸困难,来到汉口医院检查时,整个肺部病灶相当严重,几乎全肺都白了—— “白肺”,这种 CT 表现是新冠肺炎中最严重的一种,随时可能出现生命危险!
“白肺”-重症期CT表现
入院后我们B组全体医生经过讨论,为他制定了积极治疗方案,但是病情仍在进展,脉搏氧最低时只有82%(正常人至少95%以上),呼吸极为困难。当时情况非常危险,我们立即给周伯调整治疗方案,精心救治。
那天我们打电话给他妻子过来签病危通知书的时候,阿姨哭了。
看得出来,他们夫妻感情很深。周伯的妻子担心我们的护士们太忙,无法像她一样细致关照周伯,于是特别在床头留了两张纸,上面详细地写下了注意事项:
“今天袋内除了正常餐食,还有一碗营养液,吃饭时一并吃下,营养液放长时间不好,最好尽快喝。”
我们组的一位队员说:“娶到阿姨这样的老婆,真是周伯上辈子修来的福气。”
亲人的爱伴他逐渐恢复
在这过程中,周伯爱人及女儿一直为他加油,为他打气。
女儿:“忍忍疼,尽量休息!有什么需要再跟我们说。加油爸爸!”
爸爸:“我可能对不起你们。”
爱人:“不要这样说,你要坚持,过几天就好。”
女儿:“不要灰心爸爸!”
女儿:“收到爸爸的视频,爸爸很棒,恢复有一个过程,但只要你积极面对就很好!”
作为主管医生的我,除了关注周伯的治疗,其实也很想知道他们夫妻和女儿在这种人生困境中,到底经历了怎样的内心挣扎、痛苦与泪水,他们又是如何相互扶持,面对病魔一路坚持下来。
治疗前期,因病情仍重,一直不敢去了解。近两天周伯已能坐在床边不吸氧了,所以一天晚上我查房时向周伯提起这事。于是周伯给我看了他们夫妻及女儿间微信中的对话。
他们的对话让我感受到了什么是患难中真爱的夫妻,什么是父女情深!
虽然病情很重,但可喜的是,经过3周多的治疗,周伯的脉搏氧从最差的82%慢慢上升到95%,最好的时候,在不吸氧的情况下已能达到98%。
多次复查CT病灶也在慢慢吸收,同时胃口也好了起来。看到他慢慢好转,作为主管医生,我真的特别地开心——病情这么重,没想到治疗效果这么好。
患者病灶慢慢吸收
不过细细想来,除了我们的精心、及时、正确的治疗,可能周伯家人的关怀、支持、鼓励也非常的重要。也许正是这些让周伯有了坚持下去的信心,因为他知道:好好地活着,可不单单是为了自己,更多是为了自己心爱的两个女人!
作为医生,我们的幸福其实很简单:挽救一个病人就常常能让我们开心很久。那种通过我们共同努力而治愈的患者,会给我们莫大的鼓励,会让我们更加努力去救治每一个患者。我们相信,在医患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一定会尽快地打赢这一场无硝烟的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