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别喀什 满满感恩——援疆专家张琪手记

发布人:高级管理员 发布日期:2019-11-29

当得到自治区组织部正式通知,说中组部批准我和林天歆院长进行换岗的请示,我就在一直在想,我该用怎样的一种方式和喀什、和大家告别。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一年半多的援疆时间过得太快了,昨天就任履职的情形还历历在目,转眼就要挥手作别了。回顾在喀什忙碌又充实的日日夜夜,有太多的感恩与感动,有太多的不舍和眷恋,留存在脑海里的是一个个感动温暖的瞬间,要记录下来的是长长的一串串感恩名单。我觉得自己如此幸运,也发自内心的感恩。

首先,非常感恩自治区组织部、广东省组织部、广东前指和中山大学党委对我的信任,一年多以前自己非常好奇为什么组织偏偏拣选了我——中山大学最年轻、最没有经验的副院长,派来喀什锻炼。而现在回首望去,一下子明白了组织的良苦用心,当自己脚踏在南疆广袤的土地上,和喀什医院的同事们一起奋战工作,和村里们的老乡们、孩子们在一起的时候,感觉曾经漂浮在空中的自己一下子“接了地气”,不再是从前那个一直在象牙塔里闲庭度步的年轻学者教授,而是一个沾满了南疆泥土气息的喀什人,让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踏实,5+2没有周末白加黑的日子格外忙碌,但是每一个夜晚睡下时,却非常踏实,不再有失眠的困扰。

非常感恩和幸运在喀地一院遇见邹小广书记,工作上他是我的好老师也是我的金牌搭档,生活中亦师亦友:一年半多,他全力支持我的各种想法和改革,不动声色地协调因我的直率和粗线条造成一些当地同事暂时的不理解,从他身上我学到了什么是包容大度、虚怀若谷、吃苦耐劳甘于奉献、有勇有谋敢于担当。

非常感恩和感激喀地一院同事们对我毫无条件的接纳支持和发自心底的喜欢包容,从他们身上我学到了什么叫吃苦耐劳、什么是无私奉献,看着医院一天天变美、喀什一天天地变好,让我更深刻理解了那句“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在负重前行”;而每当我毫不留情指出医院发展中的短板和不足时,也非常感谢他们的充分理解和及时整改,因为太爱我们喀什医院,所以才会“爱之愈深、期之愈切”,所以愈加期盼它能发展地更好、更快。院办可爱的小朋友们还常常要操心他们这不会做饭的院长每天中午吃什么的,每逢聚餐从不忘叫上我一起。

非常幸运和感恩遇见2018年、2019年医疗队所有刚性和柔性的队友们,如果不是援疆,我们不会在离家万里之外的喀什度过这难忘快乐的援疆时光,我们同吃、同住、同工作、同下乡,情同手足,纵使我们援疆暂时结束了,但这份深厚的战友情谊将伴随我们终身,也同样深深感谢大家对我毫无条件的信任和支持,容忍我像唐僧一样反复强调安全和各种纪律,援疆一天没结束,我的唠叨就不会结束。

非常感恩感激广东前指的贺总、王总和各位援疆的兄弟姊妹对我们医疗队总是那么的照顾,广东前指是我们所有援疆队员的家,因为有您们的厚爱,我们队员们一到周末就来前指蹭饭、打球、散步、采摘蔬菜水果,我们还真的毫不客气地就把前指当成了自己家。

非常感谢喀什地区李宁平书记、帕专员、扎克·左尓东副书记、王新革委员、晓冰副专员等地委领导班子对援疆工作的全力支持和对我们援疆干部的充分信任、厚爱三分,您们日夜兼程通宵达旦带领全地区干部群众换来了喀什的稳定团结和平安美丽,让我们援疆医生们有幸一起见证并亲历着喀什“一年一小变,两年一中变,三年一大变”,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如此幸运能赶上新时代的喀什巨变。

非常感激、感恩中山大学陈春声书记、罗俊校长两年三次带队飞跃千山万水来到喀什探望我们援疆队员,带了不仅仅是关爱温暖,更是我们在前方努力工作的精神动力;感恩中山大学十家直属附属医院和中山医学院大手牵小手,一年四季不分春夏秋冬地一次次来到喀什进行精准帮扶,帮我们弥补短板,带动着远在万里之外的中山大学附属喀什医院“一起飞”。

非常感恩南方医科大学黎孟枫校长带队“大南医”的各附属医院在大雪纷飞的2019年来到喀什,在寒冬给医疗队员们送来最温暖的关怀;非常感恩广东省人民医院志愿者团队、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健康直通车”一次次走进喀什,带来先进的服务理念,给老百姓送医送药送温暖;非常感恩广州中医药大学王省良校长、冼绍祥院长一次次来到喀什,毫无保留的分享,努力让祖国的中医药更好地服务造福南疆百姓……

而大后方民间众多师长助力援疆,同样让自己内心满满的都是感动和感恩。很多大学老师和好友,平时联系甚少,但从不同渠道获知我来喀什援疆后,纷纷主动通过微信联系上我:“张琪,你在喀什援疆不容易,你看看,我能帮你做些什么吧?”于是,侯金林老师牵头的“肝炎西部行第一站”、侯红英教授团队组织的针对高位孕产妇抢救的培训班、孔德兴教授团队的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甲状腺结节项目、张康教授团队的首个全国人工智能诊断眼底疾病推广平台、杨冬梓教授的妇产科学会培训班、邹小兵主任的“儿童自闭症南疆行”、石汉平老师的“肠道营养”培训班、戎利民院长牵头的“神经与精神心理脑病学科走进喀什”学术交流会、陈敏山教授组织“中山医八一级校友喀什行”,纷纷来到喀什进行技术推广、义诊、教学查房、手术演示;广东省家庭医生协会的吴育雄副会长主动将他们团队十年开发出来的全科医生系统免费在医院和县乡卫生院使用,希望能在“脱贫攻坚”的道路上贡献他们企业和协会的一些微薄之力;蔡荣鑫副部搭建爱心之桥,筹集众多爱心人士的善款一起促成了“集聚磅礴之力 让爱持续接力”的南疆公益行互动,给1000多个幼儿园孩子送去暖暖的儿童节礼物……这样的志愿者专家团队,举不胜举,他们没有任何援疆的任务,却自筹盘缠来到喀地一院进行义务帮扶,用他们精湛医术和医者大爱默默书写和践行着医学专家们的家国情怀……

最后还要深深感恩、感谢我的家人、女儿的老师们、我后方的亲朋好友和我团队的孩子们。

感恩我年迈能干的父母,他们作为上世纪60年代来到新疆的疆一代,在阿勒泰待了17年,他们的理解和支持是我援疆的坚强后盾;援疆两年来,他们和女儿有病痛发热,极少告诉我,为了不给我添麻烦让我专心在喀什工作,常常悄悄地自己去三院挂号、看病;我能干的姐姐也是一有假期,就从湖南搭上高铁来到广州,跑前跑后陪伴我的双亲,帮我尽一份孝心。

很幸运自己有一个古灵精怪的女儿,援疆时期恰逢她小升初的关键时期,她是班上唯一没有家长辅导作业的两个孩子之一,我对她常说的是“尽力就好,不垫底就好了”,她还不错,能一直保持在年级和班上前几名,顺利考上不错的初中,让我感觉自己像中了头彩。

很感恩女儿暨大附小的语文老师朱老师、班主任傅老师、潘老师,数学林老师,谢谢您们用爱和耐心呵护着孩子成长,告诉女儿,你妈妈援疆非常光荣,有什么困难可以来找老师。

很感恩我后方的亲朋好友和同事们,来喀什援疆的时候,我列了一个长长的名单给父母,告诉他们若有感冒发烧、胃肠不舒、头痛胸闷的话应该找哪些朋友和同事。没想到这估计用不上的名单还真派上了用场。六一儿童节女儿流感连续41度高烧不退,打电话很紧张地对我说:“妈妈,你说我会不会像海伦一样发高烧失明呢?”是儿科的陈壮桂主任和海凤医生及时对症治疗,让子悦顺利康复。而我的学生们、好朋友们也隔三差五地会去探望我年迈的父母,帮我分担照顾老人和小女儿的职责……

太多太多感恩的片段,太多太多温暖的瞬间,来不及逐一细叙。很快要离开喀什了,心里充溢流淌着是满满的爱和感恩,对喀什那么多同事好友们有太多的不舍和惦念,对喀什和喀地一院有太多的祈愿和祝福。我知道从今往后和喀什结下了一辈子的不解之缘,对喀什有着绵绵不断的深情厚谊,我只是暂时告别喀什,我会一直密切关注、见证着喀什的快速发展,助力、关爱着喀什医院明天的腾飞,援疆永远在路上,永远进行时——祝福喀什明天愈来愈美好,祝福喀地一院的“双百目标”早日实现!

                 ——2019年11月于飞往喀什的航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