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过临床信息化的“20米”
发布人:高级管理员
发布日期:2015-08-17
随着信息化的发展,信息化在医院得到了不断的开发和应用,而护理信息系统是整个医院信息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护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和发展,给护理工作带来了全新的概念,使得护理工作逐渐走向规范化、科学化,实现了护理工作流程最优化,全面提高了护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2015年8月2日上午,岭南医院护理部邀请了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护理部王泠副主任,就护理信息化如何助力护理管理,进行了精彩演讲,胡爱玲主任主持了本次讲座。
本次讲座主要从全面医疗质量管理,远程医疗,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移动护理——跨越临床信息化的“20米”,规范化出入院流程,检验标本的信息化管理,药品信息化管理等多方面进行了介绍,给我院即将开展的护理信息化工作提供了很好的参考。
全面医疗质量管理包括了要素管理,终末管理,环节质控等诸多内容,而信息化管理以质量为核心,使全员参与质控成为可能。传统的质控管理多是事后控制,以数据为依据综合评价医院终末效果,从而发现并解决医疗质量问题。这种传统质控模式的缺点是:质控没有贯穿整个过程,质控结果相对滞后。而信息化管理,使用信息手段进行实时成为可能,管理者可以随时通过信息化实时地管理数据,判断存在的质量问题,从而做出及时准确的反应,保证环节质控的实施,从而控制终末质量指标。
目前我院已经一定程度上了实现了医疗系统信息化,然而,“从护士站到病人床旁信息仍然还差20米”,即信息化从护士站到病人旁戛然而止,这样的现状仍然存在较大的护理安全隐患。就身份核实而言,不只是住院部核实身份,病房PDA对患者手腕带的扫描才意味着患者的正式入院,PDA可以通过轻轻一扫,即可查询患者的所有信息,包括患者基本信息、巡视时间点、检验标本的进展、检查结果等,使得每一项操作都会留有“证据”,每一个时间点都可被追溯。
2015年8月2日上午,岭南医院护理部邀请了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护理部王泠副主任,就护理信息化如何助力护理管理,进行了精彩演讲,胡爱玲主任主持了本次讲座。
本次讲座主要从全面医疗质量管理,远程医疗,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移动护理——跨越临床信息化的“20米”,规范化出入院流程,检验标本的信息化管理,药品信息化管理等多方面进行了介绍,给我院即将开展的护理信息化工作提供了很好的参考。
全面医疗质量管理包括了要素管理,终末管理,环节质控等诸多内容,而信息化管理以质量为核心,使全员参与质控成为可能。传统的质控管理多是事后控制,以数据为依据综合评价医院终末效果,从而发现并解决医疗质量问题。这种传统质控模式的缺点是:质控没有贯穿整个过程,质控结果相对滞后。而信息化管理,使用信息手段进行实时成为可能,管理者可以随时通过信息化实时地管理数据,判断存在的质量问题,从而做出及时准确的反应,保证环节质控的实施,从而控制终末质量指标。
目前我院已经一定程度上了实现了医疗系统信息化,然而,“从护士站到病人床旁信息仍然还差20米”,即信息化从护士站到病人旁戛然而止,这样的现状仍然存在较大的护理安全隐患。就身份核实而言,不只是住院部核实身份,病房PDA对患者手腕带的扫描才意味着患者的正式入院,PDA可以通过轻轻一扫,即可查询患者的所有信息,包括患者基本信息、巡视时间点、检验标本的进展、检查结果等,使得每一项操作都会留有“证据”,每一个时间点都可被追溯。
总之,医院信息化将会给护理管理带来一次新的革命,它不仅在工作方式上影响着临床护理,同时在护理质控方式和思维上,给护理管理者一个极大的挑战,护理管理者只有不断的更新观念、知识和管理方式,才能跟上时代的变革和护理发展的新需求,才能在变革中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促进护理的不断发展。
王泠副主任授课
岭南医院护理部胡爱玲主任主持讲座
相关资讯
2024-10-14
2024-08-26
2024-07-22
2024-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