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教育·典型篇】将我所学留在新疆,惠及每个患者
“我知道从今往后我和喀什已结下不解之缘,我只是暂时告别,会一直密切关注喀什的快速发展,助力、关爱着喀地一院明天的腾飞。”这是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副院长、援疆医疗队队长张琪在航班上写下的《暂别喀什》一文中表达的心声。
2018年4月,张琪被省委组织部选派赴疆,担任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简称“喀地一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和援疆医疗队队长。今年11月底,她圆满完成近2年的援疆工作,期间她促成中山大学非直属附属医院落成、在新疆率先引入人工智能技术辅助医疗诊断、制定了医院中长期发展规划……
接受记者采访时,张琪身着一袭旗袍,温文尔雅,与人交谈时总带着恬淡的笑容,与她所秉持的“温柔改变喀什”理念十分吻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副院长、援疆医疗队队长张琪
“一年多时间不长,但足以让我对喀什和喀地一院产生满满祈愿与祝福。希望能将我所学留在新疆,惠及每一位患者。”张琪说。
“疆二代”再续边疆情
“是巧合也是注定。”张琪曾这样形容自己被选派援疆。
“我是40多年前的一个大雪飘飞的早上出生在北疆阿勒泰北屯的阿尤布拉克小矿区,我的名字‘琪’意为‘美玉’,取意于当时小小矿区多见的宝石美玉。”张琪回忆道。
6岁时,张琪岁随父母工作调动离开新疆回到内地,“马不停蹄一口气20年从小学读到了博士毕业,回首一望离开新疆竟然已30多年了”。
然而,她与新疆的故事并未结束。张琪曾总结道,自己“与新疆有情,与喀地一院有缘”。
2016年,当时的广东援疆医生林楠邀请张琪到喀地一院讲课,她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当飞机一路向西飞到新疆境内时,看着绵绵的昆仑雪山和一望无垠的沙漠,我的眼泪竟然不由自主地滑落——亲爱的新疆,时隔33年,我终于回来看你了。”张琪说。
第二年,时任喀地一院院长邹小广邀请张琪在医院开设专家工作室,张琪一口应允:“虽然自己力量微薄,但只要能为喀地一院做点事,内心也是欢喜的”。
张琪没有想到的是,自己会被选中作为援疆医疗队队长,派往喀地一院担任党委副书记、院长。
“一开始并无心理准备,考虑到事业、家庭等多方面因素,我迟迟拿不定主意。”张琪说,然而,对这边疆土的眷恋和热爱,让她觉得自己比一般人更应该参与援疆,也促使她最终下定决心:“我应该来,也必须来。”
在张琪眼中,这是一份心底的情结,更是一份不容推却的责任和使命。
“温柔改变喀什”
“温柔改变喀什”是张琪践行的理念。
在全国同批次16名援疆援藏医疗队长中,张琪是唯一的女性。“当时有人开玩笑称我是‘娃娃院长’,”张琪回忆道。但是在她看来,女性的柔和也可以转变为工作中的优势。
担任喀地一院院长的前两个月内,张琪没有对医院内部作出大的调整与改变,而是以同理心和真诚去赢得认同和接纳。
与此同时,她与担任喀地一院党委书记的邹小广一同率队前往广东省科技厅、中山大学、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南方医科大学附属珠江医院等多家单位对接工作,促进医院专科联盟建设,促成与广东省多家三甲医院合作事项,为医院发展拓展渠道,争取机遇。
▲张琪代表喀地一院与中山三院签订协议
努力很快得到回报。2018年7月,喀地一院正式挂牌成为中山大学非直属附属医院,为喀地一院充分借助中山大学优势资源、推动医教研同步发展打下基础。
与大刀阔斧地改革相比,张琪更看重绵绵用力,久久为功。
在喀地一院,张琪一边有条不紊地进行学科调研,掌握医院发展的现状与短板,一边协调多个部门共同制定医院中长期发展规划,谋划医院发展蓝图。
▲张琪在喀地一院走访科室调研
润物细无声,医院的改变却是真实可感的:在张琪的促成下,越来越多的国内外知名专家到喀地一院进行学科建设经验交流;积极组织申报国家博士后流动站,更多的专家工作室建立起来;先进的信息化管理手段被引入,喀地一院也有了自己的自动化办公系统……
而在患者和群众眼中,温暖也越来越多:作为援疆医疗队队长,张琪带领队员赴基层义诊、送健康;她发起组织“积蓄磅礴力量 让爱持续接力”的南疆公益行活动,充分调动社会各方力量爱心捐赠,为喀什、和田地区的9个幼儿园1000多名小朋友们送去六一儿童节礼物,播撒爱的种子。
▲张琪为小朋友送上儿童节礼物
“跑好自己这一棒”
“援疆医疗队一批接着一批过来,接力棒一棒接着一棒传递,我的责任就是跑好自己这一棒。”张琪说。
在张琪看来,这重要的一棒,就是制定了喀地一院中长期发展规划。
翻阅规划可以看到,喀地一院响亮地提出了“打造一个面向中亚的国际医疗中心和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战略目标,并为此提出四大支撑平台建设和“555”学科建设等内容。
张琪深知科技的力量。作为中山三院生物治疗中心的学科带头人和博士生导师,她曾筹建多个前沿科研平台。在喀地一院,她不遗余力地开展“科技援疆”,将医疗健康领域的先进技术带到喀什。
2018年8月,她先后邀请国内外知名的人工智能领域专家浙江大学教授孔德兴、国际知名人工智能专家张康来到喀什,将最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用于甲状腺结节和眼底疾病的诊断,在全国率先将这一医疗领域最先进、最前沿的技术应用于常规医疗诊断。
而作为细胞治疗领域的专家,她结合自身专业特长,于2018年11月着手筹建新疆首个细胞治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希望用这项新锐技术给当地众多疑难重症患者带来生机。
“希望将我所学留在新疆,惠及新疆的每一位患者。”11月底,圆满完成近2年的援疆工作,张琪依依不舍地暂别喀什。
▲张琪在喀地一院开展义诊活动
“张琪尽其所能为医院发展创造机会,搭建桥梁,引来资源,同时她身先士卒,特别务实,细致地修改年度计划,和我们一起协商医院未来科研发展规划。她特别能吃苦也特别能战斗,真的是用心、用情、用力来援疆,”喀地一院科研科科长吴建华饱含深情地说。
和张琪一起援疆的广东援疆队友们说,哪怕医院工作再多再累再繁杂,张琪始终从容淡定,面带微笑。她和医疗队队员们做到了“快乐援疆、活力援疆”,也感染着周围的一大批“援友”。
▲广东援疆医疗队“七朵金花”
“用一年多不长的时间,做一件一生无悔的事情。”忆起援疆生活,张琪充满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