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为获评广州地区高新、特色技术项目科室授牌
3月14日上午,我院为获评广州地区高新、特色技术项目科室授牌,项目正式启动。院长戎利民、党委书记吴京洪出席会议,获评广州地区高新、特色技术项目负责人、科室负责人和相关职能科室负责人参加会议。会议由医务部主任吴本权主持。

戎利民院长和吴京洪书记为6位项目负责人授牌
此次我院共获2项高新技术:《创新性直肠癌手术:保留邓氏筋膜直肠癌根治术(iTME)》《劈离式肝移植关键技术体系的创建和推广》,获4项特色技术:《多学科联合诊疗重度肥胖症》《立体定向脑病损切除/脑活检术》《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阶梯治疗》《磁共振弹性成像技术在肝脏疾病早期诊断及疗效评估中的临床应用》。
项目简介
创新性直肠癌手术:保留邓氏筋膜直肠癌根治术(iTME)
直肠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显著降低了直肠癌的手术复发率,提高了生存率,因此成为直肠癌手术金标准。然而,TME手术损伤神经导致术后排尿及性功能障碍,近半世纪仍无法解决,这与患者既要“活得久”,也要“活得好”的美好愿景背道而驰。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卫洪波教授团队为攻克这一世纪难题,前后历时30余年研究,最终证实TME术中切除邓氏筋膜是导致神经损伤与术后功能障碍的“真凶”,并首创保留邓氏筋膜直肠癌根治术(iTME)。通过联合国内多家大型三甲医院,证实与传统TME手术相比,iTME手术患者术后排尿及性功能障碍发生率显著下降,且局部复发率和整体生存率没有区别,真正实现了让直肠癌患者既能“活得久”,更要“活得好”的终极愿望。
这一划时代的研究成果在2018年全球最大的外科会议上做大会报道,会后受到美国媒体官方采访,并在国内被人民日报等多家官方媒体广泛报道。同时,iTME研究成果亦被TME之父,全球最顶尖的结直肠癌专家R.J. Heald教授高度赞赏,并由其亲自命名该术式为iTME。
该技术目前已在国内超半数医疗单位广泛开展,显著提升直肠癌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直接获益人群数以百万计,获得良好的社会效益。

卫洪波教授团队在手术中
劈离式肝移植关键技术体系的创建和推广
我国是肝病大国,每年等待肝移植的终末期肝病患者达30万人,而我国每年实施的肝移植手术仅约5000例。供肝短缺是限制我国肝脏移植事业发展的最主要瓶颈,导致大量终末期肝病患者无法获得肝脏移植的机会。
劈离式肝移植能够将一个供肝精准地劈离为功能完备的两个部分,分别移植给两个病人,实现“一肝两用”。劈离式肝移植技术能增加20%的供肝,是最有效和最具前景的供肝短缺解决方案之一,在技术成熟的移植中心,其疗效能够达到与全肝移植或活体肝移植相当的水平。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器官移植团队自2014年起,围绕可劈离供肝和供体的标准、供肝劈离技术、肝移植受者围手术期管理等一系列关键困难问题展开攻关,在国内率先创建了劈离式肝移植关键技术体系并进行了有效推广。目前已成功开展了多个劈离式肝移植创新术式,至今已开展劈离式肝移植近200例,例数居全国首位,疗效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
在此基础上,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器官移植团队牵头制定了《劈离式肝移植专家共识》和《劈离式肝移植的供体和供肝评估专家共识》、牵头成立了华南地区劈离式肝移植联盟、举办了劈离式肝移植学习班,旨在促进劈离式肝移植在国内的快速发展,帮助其他肝移植中心开展劈离式肝移植手术,推动劈离式肝移植在全国的蓬勃发展。

中山三院肝移植团队
多学科联合治疗重度肥胖症
肥胖已成为21世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其相关并发症严重影响人类的健康和寿命。肥胖症是一种复杂的涉及全身多系统的慢性疾病,肥胖的综合管理具有严峻的挑战,需要多学科的协作。
2020年6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内分泌与代谢病学科牵头多学科成立了“3+N”减重降糖联合门诊,采用多学科联合诊疗模式治疗重度肥胖患者;为了实现多学科高效合作协同工作,2022年9月19日,医院正式成立减重医学中心。
减重医学中心由内分泌科、胃肠外科、耳鼻咽喉科、感染科四个国家级团队强强联合,同时整合我院15个优势学科力量而成立,采用“3+N”多学科诊疗模式,以患者为中心,为患者提供从就诊到出院、从诊室到手术、从门诊接诊到家庭随访的一站式全程跟踪服务;术后,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精准减重方案。“3”是指“营养+运动+心理”为基础的生活方式干预,“N”是指采用内科药物、中药、针灸、外科手术等多种治疗方法,多学科联合、中西医结合、全生命周期管理(儿童、青少年、成年人、老年人),同时有专业护理团队规范随访管理。“多学科联合诊疗重度肥胖症”经过严格的遴选及激烈竞争,以第一名成绩获批2022年广州市省部属医院临床特色技术建设项目。
至今团队已接诊上千位肥胖患者,减重成效显著,尤其对于重度肥胖患者,通过联合诊治明显提高重度肥胖患者的减重效果、改善了各项代谢指标及生活质量。

我院减重医学中心团队
立体定向脑病损切除/脑活检
脑疑难疾病诊断是临床上极为棘手的问题。由于病变影像特征不典型,鉴别诊断困难。许多病人辗转各级医院,误诊误治,给患者、家庭、社会带来痛苦和沉重负担。
国内外研究表明,面对脑疑难疾病,神经影像、临床诊断与组织病理学诊断的符合率仅为1/3。为实现脑疑难疾病精准诊疗,2020年,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岭南医院神经外科主任秦峰,牵头成立中国首家、广东省精准医学应用学会“脑活检技术分会”。
该团队深耕脑立体定向手术20年,率先开展高难度跨中线低位脑干活检、内囊靶点及经内囊路径活检,致力于打造集神经疾病、影像、组织、分子病理、放化疗等多学科交叉的脑疑难疾病精准诊疗平台。相比于传统开颅术,立体定向手术更精准、微创、安全,尤其针对脑干、脑深部的不典型、微小、弥漫、多发病灶等具有优势。
该项目计划在全国范围内以推广立体定向脑病损切除/脑活检技术为切入点,搭建有广泛影响力的多学科脑疑难疾病精准医学平台,牵头制定立体定向脑病损切除/脑活检术行业规范,最终实现脑疑难疾病早诊早治,降低社会疾病负担,提高患者生命质量。

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阶梯治疗
压力性尿失禁(SUI)是指咳嗽、打喷嚏、大笑或运动等腹压增高时出现漏尿,俗称“社交癌”,已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是影响女性生活质量的五大慢性疾病之一。我国成年女性患病率接近五分之一(18.9%),50-59岁年龄段高达28.0%。
虽然女性压力性尿失禁诊断不难,但由于社会经济和文化教育等因素,加之女性对排尿异常羞于启齿,导致患者就诊率低,不仅影响女性身心健康,还会带来社会问题,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正常生活、工作,以及夫妻关系。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泌尿外科女性泌尿团队在周祥福教授的带领下,为了呵护女性健康,对尿失禁进行了20多年的研究,逐步形成了尿失禁亚专科特色。针对女性不同程度的压力性尿失禁,创建了“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阶梯治疗”方案:(1)轻度压力性尿失禁:盆底肌训练+生物反馈或经阴道激光治疗;(2)中度压力性尿失禁:经阴道激光治疗(门诊可以完成)或微创手术治疗;(3)重度压力性尿失禁:微创手术治疗;(4)若同时合并膀胱和/或子宫脱垂的压力性尿失禁则行保留子宫的微创手术。精准施治,拾阶而上,旨在避免压力性尿失禁的“轻症重治”或“重症轻治”现象,达到“有效、微创”的治疗目标,从而改善患者身心健康,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

中山三院泌尿外科女性泌尿团队
磁共振弹性成像技术在肝脏疾病早期诊断及疗效评估中的临床应用
我国1.6亿以上的人口有病毒性肝炎和脂肪性肝病;超过一半成年人超重,其中1/4会发展成为非酒精性脂肪肝。若不及早发现和干预,这些常见慢性肝病患者的肝脏会逐渐加重损伤和变硬。患者经常会询问:“我肝病严重不严重?肝脏变硬了吗?”其实所谓的“硬不硬”从医学角度上讲是指肝纤维化的严重程度。随着肝纤维化程度加重,会产生相应临床症状和严重后果,如疲乏无力、食欲减退、消化不良、消化道出血,甚至是肝衰竭和死亡。早诊断、早干预十分重要。目前全球公认最准确的无创评估肝纤维化的手段是磁共振弹性成像(MRE)。MRE检查可以在肝病早期无创地发现肝脏损伤,以尽早进行干预和治疗。
在帮助患者监测肝炎进展、评估肝脏肝纤维化程度及监测治疗效果、监测肝硬化门脉高压进展、预测肝脏疾病治疗后疗效、其它腹部器官(如子宫、前列腺等)的良恶性病变鉴别、肿瘤侵袭性评估时,以及其它成像模式无法成功的患者都可以做磁共振弹性成像检查。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放射科与美国Mayo Clinic的MRE实验室保持密切合作,拥有Mayo Clinic研发的最先进的 MRE扫描硬软件。科室MRE技术和诊断水平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MRE检查3D与2D的各级纤维化阶段的图例。从左至右依次为肝纤维化0期到4期的五个案例,即肝脏硬度由软至硬,病情程度由轻至重,并用显著颜色予以标明(由紫至红)
戎利民院长在会上讲话。他说,医疗新技术是医疗创新的重要体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在国家卫健委颁发的《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促进行动(2021-2025年)》中更是对创新理念进行了强调。他表示,中山三院作为委属委管医院,必须保持医教研齐头并进,医疗新技术作为临床医疗救治的前沿探索,我们必须做更多的工作,做更大的努力,出更多的成绩。今天医院授牌的六大广州地区高新、特色技术,是各科室深耕临床、不断总结、以解决群众治病需求为宗旨之下,不断磨砺自身医疗技术、不断创新所取得的成绩,全院要大力推广,认真学习,以让更多患者获益。
我院获评广州地区高新、特色技术项目负责人纷纷表示,将按照市卫健委工作要求,落实好新技术落地建设工作,瞄准目标,明确分工责任,加快技术创新建设步伐,力争在新技术建设周期内取得实效。